大产权
房屋产权即房屋所有权,是指对房屋的行使占有、使用、处分、的权利,从概念上讲是没有大小之分。 所谓的"大产权"和"小产权"只是一种较为通俗的说法。一般把开发商取得的房屋所有权称为"大产权",反之就是小产权,这种分法主要是从数量上来界定的,在实际的权利行使上,两者没有质的区别。
小产权
小产权,是指在农民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屋,未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费用,其产权证不是由国家房管部门颁发,而是由乡政府或村委会颁发,所以叫做"乡产权"。乡镇政府发证的所谓小产权房产,实际上没有真正的产权。这种房没有国家发的土地使用证和预售许可证,购房合同国土房管局也不会给予备案。
满五
"满五"中的"满五"是指房产证从出证开始计算,时间满五年或超过五年;""则是指业主在该省份内,登记在国土局系统里得只有这一套房子。
通常情况下,房子满足"满五"的条件即可是免房子的个税和营业税,目前市场上,满五免税的深受购房者的喜爱。
限购
商品房限购令是政府出台的控制百姓投资房地产的一种政策。主要是限制百姓购买二套住房和投资者炒房,目的是控制日益高涨的房价。 基本限购令符合绝大多数家庭的居住、投资需求,与一些城市的购房入户政策也不冲突,且不会阻碍住房租赁、度假物业市场发展。其他手段可重归市场化。
复式
复式房屋在概念上是一层,但层高较普通的房屋(通常是2.7米高),可在局部掏出夹层,安排卧室或书房等内容,现在的市场中,跃层基本上都以复式结构的形式存在。
其目的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增加使用面积,提高房屋的空间利用率。不管是独幢的别墅或高层的上下两层的连通,都称为复式。
Loft
loft户型通常是小户型,高举架,面积在30-50平米,层高在3.6-5.2米左右。 虽然销售时按一层的建筑面积计算,但实际使用面积却可达到销售面积的近2倍;高层高空间变化丰富,购买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设计。
LOFT的内涵是高大而敞开的空间,具有流动性、开放性等特征。
板楼
板楼是对建筑结构的构筑物的称呼,板楼一般建筑层数不会超过12层。板楼的平面图上,长度明显大于宽度,板楼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长走廊式的,各住户靠长走廊连在一起;第二种是单元式拼接,若干个单元连在一起就拼成一个板楼。板楼的优势是户型规矩、互视小、通风、日照良好。
塔楼
塔楼是对不同建筑结构的建筑物的称呼,塔楼一般是指高层建筑。塔楼的平面图特点是:若干户,一般多于四五户共同围绕或者环绕一组公共竖向交通形成的楼房平面,平面的长度和宽度大致相同,这种楼房的高度从12层以上到35层,超过35层是超高层,塔楼一般是一梯四户到一梯12户。
了解政策
房产价格与国家的宏观政策息息相关,投资者既然有意到外地投资购房,就应该进一步了解国家的房地产政策和对置业地区的定位等,做到心中有数。
如贷款购房,需要了解当地的贷款利率政策,不同银行的利率可能存在差距,不同地方对于二次置业、多次置业也有不同的规定,在购房前也一定要了解清楚
认真考察
不管房产是自用还是投资,都应到现场认真考察,考察的主要内容包括当地房产的价格、地段、质量、潜力等情况。
一般来说,楼盘的环境和价格优惠往往容易引起购房者关注,但在下单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房子本身的合法性,是否五证齐全以及未来区域发展等,切忌不要盲目跟风,不要因贪小便宜而购买了小产权房。
注意估算
购买房产前先盘算一下手头的资金,自有资金,如果用银行贷款购房就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房贷需按月还款,会增加购房成本,建议在购房前先了解清楚当期的银行利率,算清应付的利息是多少,在此基础上判断一下利用贷款购房的获利空间有多大。
另外,确保资金在流通过程中的安全也非常重要。
注意时机
凡是商品都有价格,有价格就会有波动,房产作为一种商品,自然也存在这个规律,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因素很多,政策、地段、销售阶段等等,作为投资者,不管是本地还是异地的,都应该时刻注意这些波动,尽量选择房产价格处于低谷时才出手。


 
房价风险
异地买房的目标城市,一般是二三线城市,这些城市的情况与深圳等沿海大中城市不同,很多并不具备房价骤然上涨的条件。同时,这些城市政府拥有很多土地储备,在调控供需矛盾时具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如果寄望于短期内获得投资,则很可能希望落空。

市场性风险
市场性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市场供需状况引发的投资风险。低价是吸引大多数异地购房者的关键因素,但是多数二三线城市的居民收入有限,消费能力不强,外来人口有限,租赁市场疲软等这些都是由当地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而且在短时间内无法发生实质性变化。
楼盘信息获取不对称的风险
由于对情况不了解,很多购房者过于依赖开发商的广告和自我介绍,对地产项目的信息不能做到全面把握。因此一定要对开发商的资信进行调查,还要了解当地的购房程序、办理按揭的期限,以及所要缴付的税费等内容,也可向当地房地产专业律师或房产部门进行咨询。

买房后的管理风险
考察居住小区的物业管理,对于异地购房者很重要。由于目前购买外地住宅的多数是以假期居住和养老居住为主,因此该小区的物业管理,对于住宅产品的维护、保值增值以及居住者生活品质的保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套内面积,全名套内建筑面积,是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的: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阳台建筑面积。
北京实施按套内面积卖房后,因为公摊面积的成本完全被转移到套内面积的价格上,造成两个影响,一是套内面积的定价与其他按建筑面积计价的楼盘相比,缺乏可比性,二是开发商容易故意把公摊面积做小,以降低成本。

住宅的使用面积,是指建筑物各层平面中直接为生产或生活使用的净面积之和。在住宅买卖中一般不采用使用面积来计算价格。即套内面积减去套内墙体面积,也就是屋中的净使用面积。 其中套内

、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阳台建筑面积。

得房率是指可供住户支配的面积(也就是套内建筑面积)与每户建筑面积(也就是销售面积)之比。计算房屋面积时,计算的是建筑面积,所以电梯房得房率太低,不实惠;太高,不方便。因为电梯房得房率越高,公共部分的面积就越少,住户也会感到压抑,一般,得房率在80%左右比较合适。
公摊指由整栋楼的产权人共同所有的整栋楼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积。无论是多层、高层还是商品房都有公摊。公摊面积越大,得房率就越低,反之,则越高。 一般来说,公摊面积包括电梯井、楼梯间、垃圾道、公共墙体、设备间、警卫值班室等公共空间。除此之外,仓库、车库车道、供暖锅炉房等管理用房等不包含在公摊内。
建筑面积亦称建筑展开面积,它是指住宅建筑外墙勒脚以上外围水平面测定的各层平面面积。它是表示一个建筑物建筑规模大小的经济指标。它包括三项,即使用面积、辅助面积和结构面积。建筑面积=使用面积+辅助面积+结构面积=结构面积+辅助面积+套内使用面积
相信部分人在买房时都听过"9-11层是扬灰层"这个说法,也确实有一部分人相信"9-11层是扬灰层",就像有人坚定地相信"成龙"姓"成"一样。所谓的"扬灰层""浮尘层""灰滞层"这些通通就是谣言而已,一个彻头彻尾的谣言,其实很多人就爱以讹传讹,见风就是雨。
容积率
所谓"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容积率低说明小区居住密度小,那么环境等等方面自然也好了。
容积率计算公式:
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
当建筑物层高超过8米,在计算容积率时该层建筑面积加倍计算
建筑密度
指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总用地面积的比例(%)。是指建筑物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建筑密度=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
绿化率
绿化率是一项规划指标,可简单表述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化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绿化率与绿地率不是一回事。绿地率中的绿地是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主要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
楼间距
楼间距指的是两相邻楼的外墙面距离。同一个小区两栋相邻的楼与楼之间的距离。建筑间距的控制是为了保障人们工作、生活的质量与安全,满足必须的日照时长、采光、通风、隔音等要求。普通小区居住用房可以用:楼高:楼间距=1:1.2比值计算。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其指行政、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服务设施用地,其核心内涵在于保障满足民生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
住用地
住宅用地是指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传统意义上的住宅用地,有两层意义: 1、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2、供人们日常生活居住的房基地(有独立院落的包括院落)。
物业
物业是指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各类房屋及其与之相配套的设备、设施和场地。物业可大可小,一个单元住宅可以是物业,一座厦也可以作为一项物业,同一建筑物还可按权属的不同分割为若干物业。物业含有多种业态,如:办公楼宇、商业大厦、住宅小区、别墅酒店、厂房仓库等多种物业形式。
居住用地
居民住宅用地指用于建造居民居住用房屋所占用的土地。
其中,用于建造豪华住宅的土地为豪华住宅用地,用于建造普通住宅的土地为普通住宅用地。居住用地分四类,其中一类,四类较差,他们分别是:居住用地、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